找回密码
 注册摩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

手机客户端
亲,还没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跟上潮流做时尚达人。掌中乐趣无处不在,快点下载吧。

查看 »

查看: 28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欣乐评/几朵贫嵴中的妖异 让我识得自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3-31 19: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nownews  作者: nownews
    文/马欣
    70年代的David Bowie、80年的Prince、90年代的Pet Shop Boys,人们视其为洪水勐兽,我们却以他们来识得彼此,从此即便天寒地冻,我们也不至海角天涯。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有些女同学因为初次月事还没来时而焦虑,谁无法去体育课,变成一种像被神翻牌的跨界点。班上隐隐开始的贺尔蒙浮动,如动物频道中第一波春雨前,牛群要随集体迁移的微微亢奋与不安,同学们开始假想自己的未来样貌,参考杂志上的髮型与减肥、社交群组的特色与偶像,随着初潮将至,像个起跑点,人们开始本能性地在找寻自己的座标。
    不难发现,那时候起性别成了一个关键思维,不同性别在社会期待中,对幸福的想像开始截然不同,男女版块开始分向游移,一刀划过。那中性的人呢?性别跟其附属的幸福定义,真的可以那么立即清楚且完全向社会缴械吗?
    在我刚上小学的年代,未识男女的懵懂之际,哥哥疯狂着迷着John Travolta主演的《週末狂热》,虽是部把妹片,但屈伏塔一脸浓妆的形象,在Bee Gees跨越性别拔尖音域〈Stayin Alive〉一曲中,John腰臀如无骨般摇曳,当年即骚到风华绝代,众女星望尘莫及。
    他在我记忆的疆域里硬生生地打破性别美学,似女像男的表演,像是投奔自由般,我那被放生的想像再也回不去框架里。

    图/马雅唱片提供
    我成长的八○年代是个极有趣的年代,New Wave引领着流行,像Culture Club、Duran Duran、Human League,受着七○年代华丽摇滚的影响,美丽的英伦男孩们如孔雀般,以为森罗殿守门般的艳红,无表情唱着苍白青春;那景气正要高飞的年代,满地都是机会,只要高学歷男女穿好性别标籤的西装或套装上职场杀戮,华尔街是人间信奉的圣经,整个时代都听得到钱滚钱的拉霸声响。
    不同于七○年代的放逐与革命,八○红男扮绿女歌舞着纸醉金迷,冷冷地反抗着「失败」是可耻的这巨大时代身影,当时多元性别更是不由分说的,放逐在「成功」的逻辑之外,结果New Wave乐风反讽只流于形式,唯有Prince如同横空出世的魔王般,混着足踏高跟鞋狠狠踩在当年卫道人士的神经上,以Motown灵骚嗓音加上放克深深地落脚在歷史上,给了当时僵化的社会一个震撼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3-31 19: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心碎又剽悍 舞蹈跳尽两性极致
    他的成就不只是外貌的叛变,而是根本性的连根拔起那些专制的腐败,这不是在指性别二元论,而是针对价值观绑架的质疑,他的华丽是非常草根的,冲突到近乎俗艳,他的歌曲有强烈的性暗示,如直探你闺房的私密,歌声如纯蜜挑逗同时又嘶吼文明,以刻意的粗鲁,释放资本巨兽下,那无处可逃的细腻。
    当时美国正沉醉在霸权喜悦里,人们是不太容许这么扫兴的声音,所以他并不是从主流唱片崛起,而是从Night Club建立口碑,他的吉他弹得如此心碎又剽悍,有着Jimi Hendrix一拨弦即背对世界、独自祭天的孤傲。
    Prince的舞蹈融合了Motown与百老匯的戏剧张力,男孩身型跳尽两性极致,简直如水蛇一般冰冷光熘,无解于慾望里,他的〈When Doves Cry〉唱着:「或许我像我爸,总是鲁莽,或许你像我妈妈,总是挑剔不满足……但这世界这么冰冷。」他像个孤儿一样,他的两张摇滚经典专辑《1999》、《Purple Rain》跟世界如此疏离的黏稠,每首情慾都像在切割一样决绝。
    在那年代,我有些男同学开始在偷偷学他的舞蹈,步步生花,不能明说的,让身体来明志。

    图/马雅唱片提供
    七○年代的David Bowie,以雌雄同体的太空乐手形象,引发了多元性别的思考;八○年的Prince,对于定格于阶级与两性幸福的美国梦,有着无主孤寒的控诉;到九○年代的Pet Shop Boys,以电音温柔铺张地戳穿伪善事实,他们都是当时富争议性的名人,但都翻转了整个世代,他们的舞台如此华丽,但他们走过之处都有多数决的排他,于是带我们一路行经他人的繁花似锦中,黑暗认路。
    许多人曾视他们为妖花,但我们因此嗅到一线生机,无论是通往天堂还是冥府,谁都知道,在修罗人间,这是出自于慈悲。
    本文转载自《LEZS》杂志,去看更多马欣→去看《我的Live House》
    作者马欣为知名乐评、影评、媒体人。一个游走于音乐、电影的文字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摩迷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