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摩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关闭

站长推荐

手机客户端
亲,还没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跟上潮流做时尚达人。掌中乐趣无处不在,快点下载吧。

查看 »

查看: 22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谭校长驾到:桃李满天下,谁人不识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2: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金鹰  作者: 金鹰

  “谭咏麟‘再度感动’北京演唱会”的三点期望值
  既然名为“再度感动”,那一定是相对十八年前那次工体演唱会而言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北京演出市场,批文是极度稀缺资源,能来开“个唱”的港台歌手自然凤毛麟角,印象中也只有谭咏麟、张学友、齐秦、赵传、庾澄庆等寥寥数人。对于那时尚未大学毕业的我来说,听现场演唱会仍旧是个难以企及的消费奢望,是《水中花》,是《雾之恋》——谭咏麟还是那个活在翻录磁带里的“天皇巨星”。
  十八年过去了,谭校长又来了,我也早就走出校园了,他或许可以“永远二十五岁”,但我真的不再年轻了。
  1.老头更有力量?
  有很多我身边的歌迷说阿伦来得太晚了,我倒觉得未必。61岁开个唱,在北京应该算是一项记录了吧?要是搁内地,像谭咏麟这样的,也可以被尊称为“老一辈歌唱艺术家”了。
  我听谭咏麟不算早,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那时已经过了他演艺生涯的巅峰期。再后来为给后人让位,他也陆续退出了香港几家电台的颁奖礼,香港歌坛进入“四大天王”时期。但谭咏麟留下的一项个人纪录却一直令我难忘,那就是1989年在红馆一连举办38场演唱会。那确实是一项不可思议的纪录:就算他的身体是铁打的,难道他的嗓子也不是肉做的?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有哪个歌手还能突破这项纪录。后来听谭咏麟听多了就发现他非常会用声和运气,发音也很松弛,唱歌不累,这是他能连办几十场演唱会金嗓不倒同时也是他歌唱生涯长寿不衰的秘诀。
  跟我同龄的许多朋友现在已经很少听流行音乐了,因为他们早已不是所谓华语流行音乐的目标消费群,但当中有很多人都对谭咏麟此次北京演唱会表示出极高的兴趣并已付诸行动,除了想看到永远年轻的谭咏麟外,他们也想看看曾经年轻的自己。
  2. 粤语与国语
  也许其他香港歌手在北京开唱都要考虑粤语歌和国语歌的选曲问题。即使红如陈奕迅,如果比重失调,也会招致歌迷不满。但以我的个人调查,谭校长似乎不必在此问题上多虑。以他歌迷群体的年龄构成来说,即使不会说粤语,但听懂甚至跟唱粤语歌绝不是什么难事,这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粤语流行音乐进入内地并逐步北上的历史积淀。在这场因为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方言运动中,谭咏麟是校长,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林子祥、徐小凤、罗文、林忆莲、叶倩文、李克勤、BEYOND是几位
  主讲老师,课堂则设在大大小小的歌厅和卡拉OK包房里。
  最近看了几场新生代歌手的演唱会,似乎在现场大屏幕上打歌词字幕已经是一种潮流或必须,显然这也是KTV文化带来的影响。我不知道谭校长的演唱会是否需要这样的设置来弥补岁月的流逝给歌迷记忆力带来的衰退,但我知道人岁数大了记性不好的主要表现只是眼前的事儿容易忘,而越是遥远的回忆越清晰——当熟悉的前奏响起,那些蛰伏在潜意识里的画面和文字是会自动涌现的。
  3. 首体
  曾几何时,首体一直是北京演出市场的制高点,其地位就仿佛红馆之于香港:如果哪个歌手说自己在北京办了演唱会但不是在首体,就好像观光客来了北京又没去长城一样。但随着北京演出市场的开放,特别是后奥运时期大型场馆的增多,鸟巢、水立方、万事达中心等都凭借更为先进的硬件设施成为新兴的演出场地,首体这边风景独好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但对谭咏麟和他的歌迷来说,首体仍是“首选之地”——首先,首体几乎已经承接过港台所有一线歌手的个人演唱会,有些人还来过不止一次,而对其中最具资历的谭校长而言,首体还是一块尚未开发“处女地”,十八年前是在工体,十八年后终于可以填上这个空白了。其次也正是由于众多巨星在此举办个唱的常年积累,首体的“气场”也有别于其他场馆。尤其是对那些“听着谭校长的歌长大”的60后、70后来说,首体有着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既然是一场怀旧之旅,那就没有比首体再合适的地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摩迷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