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音声技术研究所 作者: 成都摩雷汽车音响 王文渊
发表于2016-8-821:49:51
本帖最后由王文渊于2016-8-821:51编辑
http://cdn.collid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1/suicide-squad-movie-poster-first.jpg >
皇后乐团、甜蜜合唱团、YouDontOwnMe的翻唱版等多首经典嗨歌将这部恶棍集结的敢死队电影成功引起全球瞩目,连续多支预告片剪的迷幻又摇滚,完全跳脱漫画改编题材以往的硬科幻印象,让人不得不寄望这会是年度最华丽、最疯狂的电影盛宴,可望一扫年初《蝙蝠侠对超人:正义曙光》口碑崩盘的阴霾,想不到累积众人期盼的美梦,在负评如潮的上映前夕立即幻灭,终究只是另一场粉丝与一般观众/影评人的腥风血雨,DC与华纳兄弟再次的失策。
一帮恶徒因共同目的而结盟早已不是好莱坞的新玩意,早年有《决死突击队》这样的硬汉片创下卖座佳绩,近代也有《玩命关头6》《星际异攻队》为人所知,而《自杀突击队》的新潮之处在于漫画文本的加持、时下反派正当红的魅力、以及流行音乐元素的包装,音乐(非指配乐)通常不会是超级英雄电影的主体,直到《星际异攻队》以劲爆舞曲大帝国开了先例,《自杀突击队》不仅跟随脚步,除了復古风的选曲,更注入大量嘻哈风格,全力烘托本片恣意狂妄的气息。
很显然地,华纳兄弟明白,坏蛋挂帅的漫画电影仍有难以打进主流市场的困难,英雄的色彩依旧比坏蛋鲜明,即便是叛逆的死侍,也有一半是依附在英雄的符号上确立其形象定位,因此这部电影的受众族群必须从漫画迷扩张到整个年轻客群,而最有效的武器无他,就是音乐!不要小看谜幻乐团、二十一名飞行员、小韦恩、史奇雷克斯、瑞克罗斯、柯兰尼等人组合起来的惊人力量,他们在这上半年里用绚烂的音乐攻势成功让《自杀突击队》掳获所有年轻世代的芳心,在年轻的观影年龄层之间形成一股不凡的号召力。
除了音乐,哈莉奎茵也渐渐成为年轻女性嚮往的精神象徵,毫不掩饰的性感、难以捉摸的疯狂、独特鲜明的穿搭品味、那件紧到不行的热裤、极其俗艷的红蓝夹克...制作群有意将哈莉塑造成主攻年轻女性的人气角色,艾薇儿与玛莉莲曼森的BadGirl彰显她的不受拘束,柯兰妮的Gangsta唱出她追求爱情的勇敢坚定,这不代表哈莉沦为某种女性主义的宣扬工具,她的象徵在于传达女人应该勇于活出自己,无须被保守的世俗绑定,如果妳属于狂野,那就该拥抱狂野。
《自杀突击队》试图阐述臣服与不臣服之间两者的选择,哈莉奎茵因为有段与小丑的爱情作为穿插,这个母题落在她身上别有份量。哈莉与小丑的爱情,就是单方面的臣服,哈莉唯有和小丑一样病态,染得全身苍白,才能得到他的认可。而这份臣服,在哈莉「误以为小丑身亡」的前提下被主动解除,这部电影总共向哈莉提出了三次臣服的要求,直到反派魅惑女巫最后一次提起,哈莉才选择拒绝。爱人已死,对她而言,臣服已经失去意义,那一刻,哈莉才是真正为自己奋斗。
然而为了舖陈续集,电影必须告诉观众,「拒绝臣服」是无谓、虚晃的抵抗。没有一位突击队成员最后获得自由,他们仍被遣送回监牢管控,大难不死的小丑为爱劫狱,哈莉也重回小丑的怀抱(再次臣服),但这不代表选择拒绝臣服不具有任何意义,这群坏蛋确实因为拒绝,展现超越他们平常作为的高贵情操,即便只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也曾经是愿意为他人牺牲、付出的「好人」。的确,「成为好人」的那场酒吧戏实在欠缺说服力,转折之生硬令人难以信服,这就是《自杀突击队》永远无法达到《星际异攻队》那般高度最显着的差距,我们无法深刻体会到坏人「愿意做好事」的心境。
坏蛋的定义,编导处理的有些含煳,他们的良知在前半段没有透露太多,直到接近尾声才为改变而改变,电影不断强调他们作恶多端,却没给观众足够的时间体会他们坏在何处,只因听了别人的人生小故事,便决定不求回报出团作战。真正的坏蛋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展露同情心,电影给出的解释,比较像是「坏蛋是一种既定标籤」,因为选择某些「特定的生活形式」,而被认定为社会的毒瘤,他们抢劫、吃人、杀人、搞破坏只是生活方式、非主流的人生态度,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抛弃之快,抹煞了原先违背世俗律法与道德观的强劲力道,突然之间,他们似乎没想像中那么坏、不如我们「期望」中的反社会。
相较之下,漫威的《星际异攻队》将恶徒的人格面阐述的更为明确,这无关DC风格着重深沉、漫威偏重通俗,而是叙事者的作法有缺失,星爵一帮人的兇狠程度或许不比自杀突击队,但你能清楚明白他们做出的每项抉择,并被他们的友谊所感动,而《自杀突击队》不惜破坏剧情节奏,花费又臭又长的闪回片段条列式的介绍每位恶棍,我们仍旧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角色的顾虑,除了死亡射手和燄魔可以用儿女私情来解套,其他人物的描绘都太过扁平,反观《星际异攻队》,无须闪回片段依然将主角群呈现的有血有肉。观众不需要暸解角色太多的过去,只需透过「角色当下的作为」清楚他们的特质便已足矣。
随着负评传出,导演与华纳高层紧张的合作关系的内幕也浮上檯面,虽然大卫阿耶立刻出面声明缓挟,但传言也并非全然不可信。剧本欠缺厚实的建构,影业的制作方针也摇摆不定,《蝙蝠侠对超人》的挫败,让华纳兄弟对DC扩展宇宙灰暗写实的调性产生不信任,影片的宣传后期可以看出华纳兄弟尽力将电影营造得愈加欢乐的企图,正片的风格也出现缺乏统整性的插曲大放送,版权费耗资不手软,但正是因为这种毫无节制的轰炸、近乎失控般的MTV剪接,把这些华丽歌单原本能烘托出来的戏剧氛围全部稀释殆尽。
大卫阿耶将《自杀突击队》比作现代版的《决死突击队》确实无误,我们甚至还能在乔尔金纳曼身上瞥见几分李马文的身影。剧情同样直线,流畅度却无法相比,甚至远逊动画剧场版《蝙蝠侠:血溅阿卡汉》的制作水准。动作场面拍的平淡无奇,各个角色也不如预期中充满魅力,有些无端被边缘化,有些性格不够突出,就连高人气的哈莉奎茵也没有太多惊为天人的出色表现,预告片所展示的零星戏份,俨然已是玛歌罗比的演出精华,很意外地,全片将角色层面诠释得最完整的演员,就属乔尔金纳曼一人。连续三部系列作品皆得到毁誉参半的评价(毁的部份居多),DC在筑建电影世界观这条路上走来实在颠簸,对比隔壁棚的漫威版图日益庞大,可谓两样风情。
《自杀突击队》原有潜力运用角色特质与音乐力量,传递一股使青少年争相簇拥膜拜、叛逆不羁的生活态度,当然,这是在故事执行成功、获得良好迴响的前提之下,如今恐怕难以见得能缔造那般盛况。
杰瑞李托的镜头被剪掉这么多连他本人都觉得可惜,宣传造势将小丑的气场蕴酿得极其强大,原以为会是关键要角,结果戏份出乎意料地少,下次轮到这个视觉系摇滚的黑道老大出场不知又得等到何时了...
最令我失望的一点其实是,哈莉没有大喊口头禅「Yahtzee!」> |
|